《“互联网+”与文化发展研究》系列丛书发布会在传媒举行
1月18日上午,《中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研究报告(2015)》暨《“互联网+”与文化发展研究》系列丛书发布会在中国传媒大学隆重举行。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袁军出席并致辞。会议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、丛书主编范周教授主持。
十八大以来,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”“提高文化软实力”等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确立,我国迎来了文化大发展、大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。2015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,“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延续城市历史文脉”,我国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,如何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,开发利用城市文化资源,大力发展文化经济,塑造独特城市文化与个性,已成为国家决策者与城市管理者高度关注的议题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历时两年时间,本着勇于探索、科学研究的研究态度,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文献研究,在借鉴世界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提升经验的基础上,提出了城市文化竞争力评价的“跑道模型”,设计了涵盖5个一级指标、11个二级指标、55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,并在大量数据搜集与统计分析、多次专家研讨的基础上,编写了《中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研究报告(2015)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,并首次发布了我国36个城市的文化竞争力总体实力及分项指标排名。
袁军副校长致辞
《报告》所涉及的36个主要城市在文化竞争力方面差异显著。从综合排名上看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天津、杭州、武汉、南京、成都、重庆十座城市的城市文化竞争力综合得分位于前列;从地域方面看,文化竞争力较强的城市多处于东部沿海的一线城市;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,文化竞争力较强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比较高,城市文化竞争力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相一致。除了总体排名,《报告》还从文化禀赋要素、文化经济要素、文化管理要素、文化潜力要素、文化交流要素五个方面对城市文化竞争力进行了评估,36座城市在文化竞争力构成的不同指标中各有优势,也各有短板。《中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研究报告(2015)》执行主编萧盈盈代表课题组对本项目进行了发布。
《“互联网+”与文化发展研究》是目前国内第一套全面探索“互联网+”与文化发展现实路径的系列丛书。该套丛书从 “新型城镇化”、“电影”、“旅游”、“阅读”、“营销”、“教育”等12个文化发展研究维度,全方位剖析“互联网+”战略部署下中国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建设的路径与模式,力图辨析在以移动互联网、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,中国文化发展的当下与未来。
范周院长主持会议
《“互联网+”与文化发展研究》系列丛书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教授的带领下,整合包括校内外师生和专家在内的近百人的研究团队,经过近一年的调查研究、论证和写作,体现了中国传媒大学产学研合作的能力和实力,实现了文化发展相关研究在互联网领域的知识转移,为“互联网+”与文化发展融合提供了现实路径。在“十三五”开局之际,《“互联网+”与文化发展研究》系列丛书的出版,为“互联网 +”与文化发展联姻奠定了初步理论基础,对完善文化发展理论体系、指导文化发展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。该套丛书由知识产权出版社以数字印刷的方式出版,正是“互联网+”与出版产业碰撞的直接体现。近些年,知识产权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与印刷方面成绩斐然,这与其积极拥抱互联网,努力探索图书出版新模式密不可分。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田卉老师代表课题组对“‘互联网+’与文化发展研究”课题成果暨《“互联网+”与文化发展研究》系列丛书进行了发布。
文化发展研究院一直致力于文化产业、公共文化的学科建设、学术研究和政策咨询,是目前国内文化领域的重要智库之一。在人才培养方面,培养方向包含文化政策与法规、创意设计与文化规划、国际文化产业与贸易、文化消费与文化市场、文化项目策划、公共文化管理、文化市场、创意管理等领域,培养层次涵盖硕士、博士研究生的学历教育,并设有博士后工作站。建有国家文化改革发展研究基地、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、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、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基地等国字号研究基地(中心),同时在成立的“一带一路”文化研究中心外,文化发展研究院针对国家文化发展需要内设了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、城市文化竞争力研究中心、艺术设计研究中心等一批研究机构。为中央、地方各级政府和各类机构提供文化发展战略咨询服务。
《“互联网+”与文化发展研究》系列丛书以及《中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研究报告(2015)》是文化发展研究院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、公共文化立法研究、新型城镇化研究、国家“一带一路”“十三五”文化发展规划之后,在国家文化战略和顶层设计研究成果上的又一重大理论研究突破。来自《人民日报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新华社、新华网、《经济日报》、中经网、《中国青年报》、《北京青年报》等十多家媒体参加了新书发布会,并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教授和课题组核心成员进行了专访。